這是第二場鋼琴獨奏會,

(詳情請參見「11/8 Alexandre Tharaud鋼琴之夜」

心得附上。


2008.11.18
《林明慧鋼琴獨奏會》

  這是學期第二場演奏會,有鑑於上次差點遲到,這次和同學早早就往國家音樂廳出發了。由於我之前對於林明慧教授這位音樂家和優秀教師不甚熟識,甚至在老師介紹她之前並沒有聽過她的大名,因此這次懷著好奇的心情想欣賞她的演奏。

  由於這次天氣還不錯,並沒有上次演奏會的猛烈雨勢,到達國家音樂廳時,距離開場還有十多分鐘,尋找一下我們的觀眾席位,發現竟然在二樓第二排面向舞台靠右側的地方,雖然距離舞台很近,視野卻被舞台和鋼琴遮掩不少,實在沒辦法觀察林教授演奏時的手指變化,頓時少了一點興致,不過沒辦法,能就近欣賞到優美的琴聲也是一種好處,既來之則安之,坐定之後,等待演奏開始。

  開場,林教授先帶來兩首台灣作曲家許常惠先生的作品,風格很特殊,由於許常惠先生生前積極從事台灣民謠採集的工作,這也多少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,不過,其中也摻入了許多西方的元素,而且融合得十分巧妙,並不是單純的某些樂句帶有某種文化色彩,而是在音與音的結合之中直接將各種不同的特質融入,產生一種自成一格的特殊韻味。經由林教授平穩又不失優雅的風格來演奏,似乎更能精確表達許先生想要在樂曲中表達的意象了呢。由於許先生也曾經在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任教,這也是送給師大的一份禮物吧。

  下一段,林教授為我們帶來蕭邦的馬厝卡舞曲,作品三十三的第一號到第四號《Mazurkas, Op. 33》。由於上次薩洛也在演奏會上為我們演奏了一首蕭邦的馬厝卡舞曲,不過那首是作品第十七的第四號,並沒有「撞曲」,感到很期待也帶有些許失落,期待來自耳目一新的曲子即將演出;失落則源於無法聽到兩位優秀的音樂家詮釋同一首蕭邦馬厝卡舞曲,便無法相互對照欣賞了。林教授仍然以她平穩而規矩的風格演奏完四首曲子,平靜之處不失平靜,激情之處不失激情。

  上半場的最後一首曲子,是和薩洛「撞曲」的第一號敘事曲,欣賞完之後,便能夠明顯分出兩位演奏家的風格不同之處(留待心得最後解析),加上之前在鋼琴社社課聽過學長彈奏的版本,我已經聽過三次現場演奏版,感覺跟這首曲子很有緣份。

  距離下半場開始之前,我和幾位同學一看到第四排中央有許多空位,便將座位遷移到那裡去,比較靠近舞台正中央,也應該能夠稍微看到林教授演奏時的手指和手腕動作。很快的,下半場開始,第一首曲子,難度非常之高,A. Scriabin所創作的《Nocturne for the Left Hand, Op. 9, No. 2》,既然是一首寫給左手彈奏的曲子,主角當然就是左手,而且「只有」左手,由於我沒有彈過左手的鋼琴曲,這次演奏會實在令我大開眼界,只有左手,也就是這曲子最困難的地方了,缺少右手的幫助,左手便要「一手」扛起兩手的演奏份量,如果沒有換到能夠看到林教授的雙手的位子的話,乍聽之下真會以為是一首雙手彈奏的曲子呢!林教授的左手技巧十分高明,把主旋律和伴奏之間的力道和表情轉換處理得恰到好處,很精彩的一首曲子。

  接下來的曲子就清一色是李斯特的作品了,的確,技巧性十足,佩脫拉克的十四行詩《Sonnetti del Petrarca》還帶有濃濃的小說風味,更何況搭配林教授適合「說故事」的風格,更加帶出詩中的意境。而壓軸的匈牙利狂想曲令我非常難忘,非常非常精彩,大概是整場演奏會最華麗最富有技巧又最能擄獲大家雙耳的曲子了,中間有許多glissando的段落實在令我為之驚嘆,佩服林教授的鋼琴演奏技巧,五體投地啊!

  聽完兩次演奏會,欣賞到兩位風格截然不同的演奏家的樂曲。薩洛很有自己對曲子的感覺,也很善於用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方式來詮釋曲子,尤其是浪漫派的蕭邦,並沒有一定的演奏方法,「薩洛版」的蕭邦,不僅非常特殊,也讓我們看到蕭邦的另一面;林明慧教授的演奏給我一種很平穩的感覺,功夫非常紮實,技巧非常完美,也很適合「說故事」。薩洛帶有幾分俏皮;而林教授則感覺比較規矩,這也是她的個人風格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nonat04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